更新 · 2024年9月6日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by 将月去(145 – 151)

第145章 番外三 上职生活

八月初七, 顾言要去上职。

在翰林院上职,卯时晨起,稍微收拾一下就出门,下午酉时才下值, 从翰林院回来, 酉时过半到家中。

从前顾言就是这般, 上职骑马去,下职骑马回来,成亲之后也是这样。

中午也不从家中带饭, 就在翰林院的饭堂吃, 管着书籍修撰、议事奏章草拟之责, 而且翰林院离太傅府也远, 更不会让小厮来传话,所以其中几个时辰,两人一面都见不到。

而燕明荞平日里都是晨起之后梳洗, 理账看书,偶尔会出门, 这一日就这样过去。

燕明荞觉得, 和往日不同的是,晚上顾言回来, 又见到了。

从前, 大约一个月见三四次的样子, 这日日见,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燕明荞以往辰时起,要请安的时候早一点, 这会儿天还没亮, 床帏里光线更暗, 她迷迷糊糊间听见旁边有动静,同床共枕好几日,已经熟悉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了。

燕明荞睁开眼,见顾言正蹑手蹑脚地起来,准备下床。

顾言起身之前又回头看了一眼,没想到燕明荞眼睛正迷迷糊糊地睁着,一脸的迷茫,小小一张脸,眉头皱着,俨然是没睡醒的样子。

顾言又坐下拍了拍她的肩膀,把被子往上拉了拉,小声道:“我动静太大了,以后小声些。我要去上职了,这会儿还早,你再睡会儿,等晚上我就回来了。”

顾言没忍住,亲了亲燕明荞的额头,“快睡吧。”

也许是因为被窝太暖和,又或许是因为顾言的声音太柔和,燕明荞没一会儿又睡着了。

再醒过来时,天已经亮了。

她记得顾言好像亲她了一下,但伸手摸了摸额头,什么感觉都没有,睡得舒服,额头冰凉凉的。

顾言现在应该已经到翰林院开始做事了吧,她也该起来才是。

燕明荞喊了声林香,没一会儿,林香就端着热水进来了。

起床梳洗换衣,燕明荞问了问顾言吃了什么,林香答道:“公子吃了碗粥,两个包子一枚茶叶蛋就走了,吃得可快了。”

燕明荞记着顾言这两日跟她吃饭也是慢悠悠吃,也不知道今日为何这么快。

总不会是因为她醒了之后,顾言又哄了哄她吧。

其实倒也不全是因为这个,燕明荞睡得很快,没一会儿就睡着了。但是顾言觉得燕明荞睡着的样子很好看,他以前就挺喜欢看银絮睡觉的,然后明荞睡觉比银絮睡觉还乖还可爱,他就坐在床边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吃饭的时间就短了,狼吞虎咽吃完后立马上职去,好险没迟了。

翰林院有一堆同僚,都知道顾言成亲,因为关系并不亲近,也没去上礼吃席,这回顾言回来,纷纷拱手道喜。

顾言今日还带了喜糖来,给诸位发了,“同喜同喜!这糖味道不错,我娘子选的,大家尝尝。”

顾言给自己留了两颗,就摆到自己的桌子上,没吃,他打算等实在饿的时候再吃。

有人吃了之后对顾言说道:“味道果然不错。”

顾言就笑笑,“喜欢就好。”

喜欢也没有了,他就剩两颗了。

上职大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有时候上峰会找他们说话,交代一些事物,这么多人,谁也不会偷看话本子,屋里就安安静静的,偶尔有翻书落笔的声音。

顾言以往都很认真,几乎不会走神,但今日总是出神想事情,会看时辰,偶尔会想燕明荞说话笑起来的样子,会想明荞这会儿在做什么,不知道是在看书还是在理账,也可能是在吃东西。

等走神走一会儿,顾言就立马回过神来,喝口茶猛看书,一上午不知这样过几次。

从前最盼着的是下职,现在依然是,还盼着再快点下职。

不过,燕明荞今日既没理账也没看书,而是和顾绵一块儿坐着吃东西,看兔子。

嫁妆大多数都收进库房了,这两日也跟顾言添置了不少东西,屋里书房都挺像样的,待客是不成问题的。

顾绵是怕燕明荞过来不习惯,然后陪着说说话,当然也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原因是为了明荞厨娘做的那个好吃的湘菜。

香辣下饭,从前在燕安侯府,她不方便时常过去,如今自然是方便的,她当然要过来吃饭啦。

她们两个还如从前一样,燕明荞喊顾绵绵绵,顾绵也不叫燕明荞嫂子,就喊明荞,吃饭、一块儿玩儿、说闹、看兔子,都和从前一样。但是吃过饭后,顾绵要回自己的院子睡午觉了,热闹了一上午的院子这会儿空了下来。

燕明荞该睡午觉了,但偏偏就不可控制地想起顾言来。

想他这会儿有没有吃饭,在翰林院能午睡吗,是睡在椅子上还是趴在桌子上……

又想翰林院的饭菜好不好吃,然后脑袋一乱想,就想到她都没有吃过翰林院的饭菜,如果有机会能尝一尝就好了。

这样胡思乱想,燕明荞就睡着了,但她醒得也快,下午顾绵没过来。

她看一会儿书,然后给放下,又看账本又放下,在屋里转转看看妆匣,又去书房转转,看看自己的书顾言的书。

她觉得怎么也得过一个时辰了,结果才两刻钟。

等顾言回来,还得一个多时辰快两个时辰呢。

燕明荞觉得不该这样,她得有自己的事儿做,可是这也是他们两人刚分开的第一天,总不能第一天就立马变了,和之前一样了吧,也得给她时间,让她慢慢适应才是。

燕明荞叫林香过来,“小厨房都有什么菜呀,挑些送大厨房去,等明儿晚上再去正院一起吃饭吧,今日就不了。”

林香应了,燕明荞又问:“晚上都做了什么?”

这些丫鬟跟了她许多年,若还让她想晚上要吃什么,未免也太不得用了,如果她偶尔有想吃的,吩咐下去就是了。

林香道:“下午送了两筐子蟹来,准备做些蟹粉汤包。螃蟹已经给大厨房那边送去了,还煮了些粥,做了些小点心,什么口味的都有。另做了黄鱼面,就看大娘子想吃什么。”

花样多还好挑一些,林香是觉得这会儿两人才成亲,口味还不太一样。

都是主子,吃饭肯定是依着两个人的口味来。

这几日先慢慢来,日后的饭菜肯定就合口味些了。

不过她们是燕明荞的丫鬟,原来院子的四个人,成了三等丫鬟,都做粗活。她们六个人,自然还是以燕明荞的心意为主。

燕明荞觉得这些还挺好吃的,“蟹醋来点,螃蟹蒸几只再。”

顾言肯定会给她剥蟹的,黄鱼面也好吃,她和顾言两个人吃饭,倒也吃不太多,就是两个人吃饭会热闹些。

桌上摆着新鲜的果子,燕明荞这会儿终于能安静看会儿书了。

反正想不想顾言都是那会儿下职,兴许顾言都没有想她,一心办公务呢。

太阳落山,晚霞铺满西边天空。

还没到下职的时辰,顾言就已经把今日该做的事儿做完了。

他已经把两颗糖吃完了,东西也收拾好了,余晖洒在了他桌子上,顾言时不时看眼时辰,下职的时辰一到,这屋子里才热闹起来。

有人起身道:“回去了回去了,这一天光坐着了,腰酸背疼的。”

“是啊,有家烤肉吃着可不错了,你们可有谁想去,吃鸭子也成,那可香的呦!”

“我去吧,这也太累了,对了,顾言去吗?”

探花郎,当朝新贵,父亲又是当朝太傅,兄长在六部任职,所以虽说明面上不会故意讨好顾言,但是有什么事都会叫着他。

也不知道是谁,幽幽道:“早走了,人刚成亲,还回去陪娘子呢。”

众人往顾言桌上一看,果然如此,上面收拾得干干净净,也空空荡荡,人早就走了。

顾言下职就走了,赶紧回家。

到家之后天还没黑,顾言拿着在路上买的吃的,回了院子。

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屋里亮着灯,透过那张窗子,橘黄色的光团上映照着黑色的影子,那是燕明荞在低着头看书。

从前顾言回来的时候,院子没人,只有看门的婆子和一只兔子,光燕明荞的影子,就够他心扑腾扑腾地跳了。

这是家,他和明荞的家。

顾言拿着东西进去,燕明荞闻声抬起头,“夫君,你回来啦。”

顾言点了点头,“我在街上买的吃食,看看喜欢吗。”

燕明荞笑了笑,“你怎么回来这么晚啊,家里什么都有,你下次早些回来就好了。”

顾言拉着燕明荞的手坐下,“我今日已经很快了,下职我就回来了,他们都还在那儿说话呢,我可是第一个出来的。”

他还是第一个出翰林院的,可快了。

燕明荞扑哧一笑,“那好吧,我倒要看看是什么吃食。”

出来倒是快,就是不知道买了什么。

燕明荞看了看,是热乎乎的锅盔,里面不知道是什么馅儿的,除了这个,还有炒栗子糖油果子,都是燕明荞喜欢吃的。

“你快去洗洗手,咱们一边吃这个一边吃饭,今天可多好吃的了,还有螃蟹吃!”燕明荞笑着说道,“不过……”

顾言立刻道:“放心,螃蟹我剥。”

夫妻俩相视一笑,这便去用饭了。顾言一扫疲惫,他觉得从晨起出门到现在,只要回来,就是高兴值得的。而燕明荞想,这样以后顾言上职,她能做自己的事,也是很不错的。

虽然今日走神的时间长了些,但燕明荞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日子。

顾言说在翰林院发喜糖,说回来路上见的晚霞,燕明荞听得也认真,最后表示想尝尝翰林院的饭菜。

第146章 番外四 分家

顾言一向是说到做到, 翰林院的饭菜给带过,但是燕明荞觉得并不是很好吃。

但是如果带饭去翰林院,热饭也很麻烦,顾言是去上职的, 又不是去享福的, 所以说中午还是得他自己在翰林院吃。

燕明荞初三成亲,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还未分家,肯定是要一起过的。

节礼也是依着太傅府走, 给燕明荞的外祖家送, 还有娘家。

燕安侯府如今是燕明荞的娘家了, 虽然知道自己嫁人, 也有好几日了,可是从小长大的家当做娘家,还是让燕明荞心里有些难过。

顾言能看出来, 所以两人一早回去了一趟,中午在燕安侯府吃的饭, 晚上在太傅府吃的, 八月的中秋,腊月底春节都是如此。

晨起来燕安侯府看看, 晚上再回去。燕明荞也知道顾言是因为自己, 而大嫂云氏娘家离得远, 根本没有回得这么勤, 怎么说她都嫁人了,该懂的礼数和规矩都要懂, 其他的该帮忙也帮忙。

况且婆婆和嫂子对她都不错, 燕明荞也不会恃宠而骄。

等到二月份开春, 就得筹办顾绵的婚事,顾绵二月出嫁的,也住在盛京城,陈氏打算三月份就分家。

分家不止把顾言燕明荞这一房分出去,因为官职和爵位不同,所以就一起分,分家之后燕明荞和顾言就住到那间新买的宅子里,顾家大哥和云氏也搬出去。

说实话,跟着在太傅府住了这么久,也有半年多了,燕明荞还挺舍不得的。一来是舍不得顾绵,在太傅府这半年,顾绵时常过来跟她说话,不然在太傅府这么些日子也不会这么自在。

她也舍不得陈氏,陈氏一直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感情都是相处来的,陈氏对她很好,虽然做不到像对女儿那般,但是燕明荞也挺知足的。

大嫂云氏和两个侄子侄女也挺好,但是不舍归不舍,燕明荞还是愿意分家另过的。

在太傅府固然不错,可是自己过日子更好呀。

顾言也挺舍不得,毕竟要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家,但就如她嫁人一样,分家是早晚的事。

顾言是次子,顾太傅年老之后是要跟着顾家大哥过的,再加上顾言娶妻花了不少银子,所以分家两人也没有分到什么东西。

一间铺子一些家具,还有银子,加上顾言从前用的书。倒是夫妻俩的东西不少,有燕明荞的嫁妆,成亲之后又置办下的家产,估计要搬好久。

两人成亲之后,顾言的书坊生意、果干生意就由燕明荞管着,果干生意又跟茶叶生意有关系,燕明荞管倒也省了事,半年下来赚了不少银子。

顾言每月还有月俸,虽然不多,但是俸禄这个东西在燕明荞看来,和赚的银子还是不一样的。总之,不管是她还是顾言,都在努力养家。

分家的日子定在了三月初十,顾言休沐的时候,到时候搬家一块儿搬,正好把户籍改了,也省着再请假做这些事。

不过,虽然初十才搬家,但是燕明荞从三月初就开始收拾东西了。

成亲半年,两人添置的东西可不少,都要装到箱子里,怕碎的还要用稻草垫上,很多东西都是有自己盒子的,得找出来装好。

以至于顾言下职回来,看见屋里全是盒子。

大大小小,什么木料的都有,桌上墙上的东西已经少了不少了,屋里看着有些乱。

而燕明荞正在整理书册,她和顾言都是记性好,基本上看过就不会忘,所以看过的书都是放书架摆着,有些是看了几页十几页的,也得单独放好,方便以后再看。

顾言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燕明荞微微垂着头,翻几页书后夹上书签,再看另一本。

夕阳透进来,燕明荞脸上带着淡淡的橘色的光。

她看书的样子很认真,看几页停下来再翻,身上穿着千山翠颜色的衣裳,站在窗前,就让顾言看得目不转睛。

他以前可不知道这么多颜色,都是明荞告诉他的。

顾言看了一会儿,屋里丫鬟不说话,都在做自己的事,燕明荞自然而然就没发现。

等把这本书草草翻过一遍准备放书签的时候,抬起头,看见了顾言站在珠帘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眼神特别温柔。

燕明荞把书放下,“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呀,怎么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差点吓她一跳。

顾言道:“也没多久,就看着你看书,没打扰你。我跟你一起吧,这些书可得带着。”

燕明荞:“不收拾还好,一收拾东西可多了,我喜欢的那个玉兔镇纸,还有那个荷叶砚台,咱们买的泥人面具,你做的那些木雕,都得带着。”

好在两个人现在还没有孩子,不然东西更得多。

燕明荞是见过云氏院子的,有些东西零零散散的,大人用的孩子用的,数都数不过来。

两人成亲一直没有怀孕,这也半年了,燕明荞和顾言都不急,反正本来这种事儿也不是想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有的,顺其自然好了。

两人在屋里理了理书,然后去用晚饭。

顾言还有三日放假,燕明荞觉得这三日就差不多了。

“过两日肯定是家宴,跟父亲母亲他们一块儿吃个饭,然后初十一早请过安之后,就让下人们先搬家,中午饭咱们得在新家吃的。以后想回来的话,咱们也一起回来,就像当初回燕安侯府一样。”

别人家娘子出嫁之后,都是一年半载回去一次。而燕明荞几乎一个月就回去两三次,除了回燕安侯府,还会进宫看姑母,也会出门管生意,其实在家里的时间并不算长。

顾言上职,她有自己的事做,估计搬家之后也是一样的。

顾言常跟她一起回去,到时候回太傅府,也该这样。

顾言笑了笑,“好,你多吃点,就是我现在赚的银子还是少。”

燕明荞:“果干生意还不错,书坊还和以前一样,我没怎么管过,有人抄书有人读书,这样还挺好的,没必要非要赚银子才行。”

顾言要上职,看的是以后,这马上就三年了,到底以后是留在翰林院还是去六部去外地,还不知道呢。

“我管家,家里的就是我们的。”燕明荞吃了口蒸鱼,不过嫁妆是嫁妆,还是不一样的。

但靠着果干生意赚的银子,过日子也是够的。

哪儿有那么多花钱的用处。

这些生意摆在这儿,燕明荞也不会太看重银子,反正多赚少赚都花不完。

顾言失笑,他知道家里是燕明荞管得多,赚的银子也都是明荞赚的。其实,若不是明荞,他每日也不可能这样生活。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就连写字用的纸都是熏香印花的。

什么都有丫鬟伺候,哪怕他上职早,早点也是准备好的,以前顾言过的可不是这种日子。

他知道燕明荞辛苦,所以想在仕途上加把劲儿,挣个诰命回来。

他们俩成亲虽说也有半年,但其实跟那些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夫妻相比,时间还是有些短的。

但两人都在往前走,有时候燕明荞想起那支射进花轿里的箭和顾言朝着她伸出的手,也想不到会走到现在这个地步。

饭桌上,两个人又商量起搬家的事儿。燕明荞和顾言打算再提前去看一次新宅子,想想东西怎么放,别到时候就把东西搬进来,又得慢慢收拾。

顾言也有这个打算,不过他得上职,所以两人打算明日晚上去看看,然后就在外面吃饭。

燕明荞和顾言出去吃的次数也不少,反正陈氏也不管他们,更不会派个丫鬟盯着他们去哪儿。

次日下午,燕明荞新换了身衣裳,又把头发让丫鬟重新给梳了。

打扮好没多久,顾言就下车回来了,两人坐马车去街里。

天还没黑呢,天上就有月亮了。

燕明荞指给顾言看,“夫君你看。”

顾言抬头一看,是个弯弯的月牙,明亮的颜色在蓝色的天空上尤为显眼,“那会儿咱们还没成亲,有一段时间天色短,出来天都黑了,那会儿晚上月亮有时弯弯的,有时那么一块儿,有时很圆,我就想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看见那月亮。”

月寄相思,在没有分家,没离开父母的时间里,看见月亮,顾言想起的都是燕明荞。

但如今好多了,燕明荞就在他身边,看见月亮也最多就是感叹真亮,这样弯弯的很好看。

燕明荞认真听完,“我有时候也会坐在葡萄架下看月亮,对啦,咱们新宅子院子里搭个葡萄架吧,这样夏天晚上坐着乘凉可舒服啦。”

太傅府里是没法搭了,都给银絮搭屋子了,而且燕明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八月份了,那会儿都已经没葡萄了。

正好到了新宅子,顾言拉着燕明荞下车,“那再打一个秋千,这样你可以在葡萄下面荡秋千。”

顾言还记得荞安轩里就有秋千,新家肯定也得有。

两人去新宅子看,也是看自己的院子,他们住在正院,是位置最好的地方,其他院子做客房,到时候还要多买一些丫鬟小厮。

等从宅子出来,已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了,燕明荞摸了摸肚子,“吃饭去吧,我好饿啦。”

第147章 番外五 新家

留香楼一直给留着位置, 不管什么时候去,总会有安静的座位。

晚上燕明荞吃得都不多,但也点了三道菜,还让小二温了一壶酒, 并非烈酒, 但是喝完会热乎一点, 燕明荞觉得喝酒不能喝太多,小酌怡情。

两杯酒能喝到吃完饭,剩下的还能带回去, 晚上继续喝。

喝酒好像还能助兴。

三菜一汤, 有新鲜的小炒菜、小炒肉、糖醋鱼, 两盅炖得软烂佛跳墙, 饭是小碗晶莹剔透的米饭,几道菜色香味俱全。

其中两道是燕明荞爱吃的,小炒牛肉和糖醋鱼, 而青菜是觉得肉多,随便加了一道。

牛肉是辣的, 十分下饭, 糖醋鱼因为鱼新鲜,所以很嫩, 混着汤汁一起吃, 酸甜可口, 也不知道是什么鱼刺特别少。

燕明荞还挺喜欢吃留香楼里的糖醋鱼的。

而顾言就喜欢吃燕明荞爱吃的菜, 他不挑食,什么都吃, 这半年以来一块儿吃饭, 燕明荞也没发现他特别喜欢吃哪样。

不挑还挺好的, 家里有一个挑食就够了。

不过,燕明荞虽然点了炒青菜,但是吃得少,筷子都是冲着鱼和牛肉来的,吃菜也会吃牛肉里配着的辣椒,那个香辣可口还下饭。

顾言见燕明荞吃菜吃得少,就给她夹了一些青菜,“那个炒牛肉太辣了,别一直吃里面辣椒,不然晚上回去肚子又难受。”

燕明荞笑了笑,“知道,我也没难受过呀,什么叫又难受。”

顾言故意:“再吃就该难受了。”

燕明荞道:“怎么可能,有你,还有林香她们一个个提醒,好啦好啦,你也多吃点。”

两人在留香楼待了小半个时辰,然后挽着手回太傅府。

这条路走过许多次,但等过几日,他们再回家就朝着另外一个方向了,也不知道到时候回家会不会走错了路。

燕明荞还记得自己刚成亲那会儿,出门办事完了要回家,就会往燕安侯府的方向走。曾经不舍,现在依然是。

回到太傅府已经晚了,但顾言去了正院一趟,分家是大事,也得合计好。

再等顾言回来,燕明荞已经睡着了。

她脸上带着点儿红晕,头发已经解了,扎了一个长辫子垂在胸口,那是精心养护的头发,乌黑浓密,真是哪儿都好看。

顾言动作轻,把被子掀开,抱着燕明荞躺下,然后自己去梳洗了一番,这才回来。

他身上带着点水的凉气,但屋子里是暖的,不仅因为暖和的烛光,还因为明荞在这儿。

其实对顾言来说,白日上职,晚上出门一趟,然后再去正院和父母说话谈事,这一天下来,说不累是假的。

可真的看见燕明荞睡在那儿,就看看她睡着的样子,他心里就能松快许多。

燕明荞本想等顾言一起睡,但是喝了点酒,脑子就晕晕乎乎的。

然后不知不觉,靠着床就睡着了。

等顾言进来,燕明荞还清醒了一阵儿,迷迷糊糊问了什么时辰,听顾言说天亮还早。

燕明荞就循着热源,钻顾言怀里去了。

此日醒来,顾言已经不在了,是去上职了。

燕明荞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她呀得看看账本,再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丫鬟小厮有林香去买,倒是不用她操心,这还有几日就搬家了,还是她和顾言自己的家,这么一想,心里就跟晨起推开窗一样,名堂堂的。

又好像下雨之后出门闻到树叶和泥土的气息,然后整个脑子都清醒了不少。

燕明荞不吃饭都有劲,她还是盼着初十的。

而陈氏云氏也在收拾,陈氏是舍不得孩子,毕竟,云氏嫁进来就一块相处,孙子孙女也都在身边,这离得远了,肯定舍不得。

云氏倒是看得开,说实话,成了亲的人,都是希望夫妻俩自己带着孩子过日子,尽管陈氏事儿少,那也没有哪个儿媳妇儿愿意天天对着婆婆的。

其实云氏还挺羡慕燕明荞的,因为家世好,所以婆婆就愿意高看一眼,平日里管得也不多。

吃饭的都是在自己院子吃,也就家宴请安的时候露个面。

想她嫁过来的时候府里大厨房有厨子,所以都是一块儿吃的,吃了这么多年,终于分家,哪怕日子比不上二房,云氏也是高兴的。

等婆婆公公年迈了,再一起住也不迟。

云氏想,分家是高兴事。

对顾家来说,两房都愿意分家,陈氏和顾太傅也没有拦着的心思,再加上家底不多,多数都给了顾家大哥和云氏他们这一房,而顾言燕明荞又是不争不抢的,所以初十这日,这个家分得极其顺利。

一早请人公证分家,然后又去官府改了户籍,这回燕明荞和顾言的户籍,在了一间宅子上。

只有他们两个人。

陈氏和顾太傅免不了有些伤感,孩子长大了,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太傅府那么大,就剩他们两个老人和一些下人。

不过孩子们长大也是好事,放心让他们自己过日子,迟早有这么一天。

陈氏和顾太傅还给了两家温锅礼,燕明荞这边也陆续有人过来看。

沈氏上午就去看了看,新宅子比起燕安侯府自然是有些小,但是看起来还算不错,两个人住太大的也没用。

沈氏放下礼物,看这还没收拾利索,就回去了,温锅饭等改日再吃,这回两人自己住,离燕安侯府也近,以后就方便多了。

临近中午,三月份天也不热,燕明荞让林香告诉下人们歇歇,她和顾言在正院的正厅用了午饭。

往外看是两棵漂亮的银杏树,从前就种着的,树干很粗枝繁叶茂。

院子里还有新搭的秋天架,刚种上的葡萄藤,微风吹过,树叶随风摇晃,燕明荞拉了拉顾言的手,“夫君你看,外面的银杏树很好看。”

顾言抬眼看去,绿色的叶子正在哗啦啦地晃着,天是湛蓝的,云彩也很好看,他看了眼燕明荞,笑着道:“咱们家哪儿都好看,这才三月,等六七月份,树叶就更繁茂了,还有葡萄藤,也能有阴凉了。”

“明荞,这样真好。”

有新家真好,两个人在一起也真好。

燕明荞笑了笑,“嗯,是好,快吃饭吧。”

她好像是从心底里高兴,虽然说院子里还乱糟糟的,东西摆在哪儿都是,什么都没收拾,可是就是高兴。

好像这才是她成家的样子。

吃了几口菜,燕明荞又道:“夫君,明儿你上职,东西要不等你回来再慢慢收拾,摆在哪我都拿不定主意。”

这么多东西呢,平日里用的也多,就算记性好,也不能全记着呀,再说屋子都不一样了。

顾言点头说好,“我也想和你一起布置,再说了,我下职也不算太晚,也没忙到那个地步,怎么可能连布置家里的时间都没有,放心吧。”

燕明荞给顾言夹了菜:“那咱们缺什么,就再添,明儿晚上回太傅府吃吧,我今天看父亲母亲好像挺伤感的,要是明儿回去了,他们指定高兴。”

燕明荞其实还挺孝顺的,对沈氏和宁氏最孝顺,对燕国公尽管感情不深,但是该敬着依旧敬着,顶多是话少点。

婆婆公公对她来说感情是一般,但是顾言不一样,从小长大的地方,万一想回去却不好意思说,那还不如她来说。

顾言愣了愣,“嗯,明荞,谢谢你。”

他知道明荞是一直想出来过的,但是愿意一起回太傅府,还常回去,他心里就觉得明荞特别好,特别欣慰。

“这有什么好谢的,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回燕安侯府就好啦。”燕明荞觉得,两个人过日子,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不过可以商量着来,就没什么难的。

他们两个人一起过日子,逢年过节送礼要自己来,遇上什么事要自己来,分家之后两个人才是一家。

虽然是头一次,但这种感觉并不差。

顾言道:“那我们吃完先把屋子收拾收拾,总得把住的地方布置妥当,要不然晚上睡都睡不好。”

其他的地方再慢慢来,也不急在这一时。

吃过饭,两人就把屋里收拾布置了一番,东西摆放和原来差不多,只不过两人在一块儿,少不了嬉笑打闹。

闹着闹着就倒在了新床上,墨绿色的锦被上头是蝴蝶和花簇,燕明荞看着顾言的眼睛,心想,好像是和在太傅府里不一样。

在太傅府的时候,虽然长辈不会经常叫他们,但是总觉得是在别人家住,上头有规矩束缚着,做什么也不太敢。

但是在这儿没有。

林香她们不会进来,听到动静就会离得远远的,若是有人拜访,也会想法子拦住。

这屋里只有她和顾言。

燕明荞勾住顾言的脖子,亲了亲他的嘴角,“夫君。”

而后地转天旋,一直到晚上,两个人才胡闹够了。

顾言起床,认命地收拾屋里的东西,把该摆放好的摆放好,等燕明荞饿了又把晚饭端进来,晚上,两个人坐在一起看了会儿书,可不知不觉间又亲到了一起去。

烛火摇晃,一直到了深夜。

第148章 番外六 新居

而因为搬家之后离上职的地方近了些, 所以顾言每日能晚起半刻钟,不过,就算晚起,但凡他在床上磨蹭的时间长一点儿, 或是看燕明荞的时间多一点, 还是会迟, 早饭就匆匆忙忙吃完,然后匆匆忙忙地去上职。

而翰林院的人也习惯顾言来得晚,走得早。但也没人说什么, 只要公事上不出错, 这种小事是没人计较的。

尧桢十六年, 恰逢春闱放榜, 又是一年,顾言满打满算为官三年,而朝中又要阅卷放榜, 顾太傅每天早出晚归,陈氏从前还能跟儿媳妇女儿说说话, 如今女儿嫁人了, 家里也分了,身边就剩丫鬟, 有些话想说也不知该怎么说。

分家之后, 总是有些不习惯的。

想念孙子孙女, 想念两个懂事的儿媳妇, 想一块儿说话热热闹闹时的场景。

其实也是因为太傅府人少,所以陈氏这种感觉来得更加强烈。像燕安侯府, 虽然沈氏的儿女都成亲了, 但是还有庶子庶女们, 无聊的时候还能和燕国公的几个妾室打牌、打麻将,总归不会闲下来。

燕明荞就是想着这些,所以晚上才想去太傅府用饭。而且,她觉得既然做这件事儿,就得做好做全。

她若跟着顾言去了,虽然说婆婆公公肯定会高兴,但难免会陷大哥大嫂于不好的境地。

所以燕明荞又给云氏那边写了个帖子,约着晚上一块儿回去吃饭。

云氏的确想着过阵子就过来看看,以后带着孩子也常回去了,但是没想过第二天就来,因为还要收拾打扫,况且昨儿刚回来的。

但仔细想想,他们高高兴兴地分家,但是婆婆公公肯定会想孩子,还是燕明荞考虑的周到些,所以便欣然应允了。

等晚上顾言下职的时候,两人就带着些礼物一块儿回太傅府了。

没有提前说,陈氏也没有想到,儿子儿媳妇都会回来用饭,嘴上责怪着为何不说,责怪他们明明昨日刚分的家,今日又要过来跑这一趟干什么?

“还带什么东西呀,人过来就行了。”

陈氏脸上还是带着笑的,高高兴兴地吩咐大厨房张罗起晚饭来。

顾太傅也挺满意,百善孝为先,孩子们分了家之后,能同心合力,能惦记着家中,这就很不错了,

两个儿子都娶了好的媳妇。

顾太傅对自己儿子还是了解的,两个儿子估计想不到这一层去,估计是儿媳妇提了要回来看看。

家和万事兴。

饭桌上,燕明荞没说什么,就笑着吃饭,还给陈氏夹了些菜。

吃过饭才说了一会儿话,陈氏就催着几人回去,其实他是盼着孩子们回来,多待一会儿的,也盼着顾言和燕明荞早点有孩子的,所以该早点回去。

但是做婆婆的也不好催,怕说多了,惹两个人厌烦。

更何况顾言也曾经说过,这种事顺其自然,要催就催他好了,千万别和明荞说。

陈氏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而且今日陈氏是真的高兴,她觉得燕明荞这个儿媳稳重识大体,做事周全,他们晚上大老远的过来吃顿饭,她也不能留太久,留着在太傅府睡。

一人敬一步,日子才能过下去。

众人就告辞了。

晚上吃过饭了,燕明荞想消消食走着回去,走累了再坐马车,于是就和顾言挽着手,马车在后头慢悠悠跟着。

今天是三月十一,月亮比前两日的要圆一些,但还是比不上十五十六的。

顾言看看月亮,又看看燕明荞的脸,“咱们下回过来就不用等着大哥大嫂他们了,不过下回肯定是回燕安侯府,还是一家一次的好。”

燕明荞笑了笑,“那还非要掰着手指头数着呀,这家一次那家一次,其实多一次少一次也无妨。”

过日子嘛,没必要分得那么清。

顾言也跟着笑,“那下次就等想回去了再回去,既然已经分家了,也没必要次次回去,父亲母亲这边总得习惯才是。”

燕明荞:“嗯,你今日上职累不累啊,要不坐马车?”

顾言看了看燕明荞的脸色,看她是不累,而是真的关心自己,遂道:“我不累,在翰林院也是坐着,就这样一起走走挺好的。”

一直往前走,也不会回头。

燕明荞:“我今日好像也一直坐着,看着林香她们收拾东西,花园儿好像得重新种花,也不知道赶夏日能不能开。咱们书房前头栽点竹子吧,花园里好像也得栽一点儿,花园里的花就栽月季和蔷薇好了!”

燕明荞喜欢那种成片成片的、颜色鲜艳的花,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顾言道:“让小厮栽一些,咱们两个一起栽两棵吧。”

顾言觉得自己栽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日后见了也能指出来。

燕明荞:“好呀好呀……你真的不累呀,要不咱们坐马车回去?”

两人好像也没走多久,可是天已经这么晚了,路上也黑漆漆的,虽然跟顾言走不害怕,但是为什么不早点儿回去呢?

在屋里也能说话,在床上也能说话,为何非要在大马路上说话?

顾言这次又看了看燕明荞的神色,见她是真的想回去了,然后点点头,“是有累了,咱们回去吧。”

燕明荞就笑着拉着顾言上车了,坐马车自然是快的,这才是他们分家之后的第二天,她想快点回家。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爬上了树梢,在马车里,燕明荞亲了亲顾言的嘴角,然后微仰着头看着他。

其实在家里的时候,两个人在哪儿都胡闹过,床上,桌上,榻上。

都是先亲一亲,然后不知不觉呼吸就乱了。

车上都是手牵着手,从未有过僭越的行为,谁都知道车上不行,外面还坐着丫鬟和车夫呢。

燕明荞就是故意的,她喜欢看顾言一动不动,脸色不变,却露出一双通红耳朵来的样子。

这种时候,不管是拉顾言的手,还是握他的手腕,他都不会说话,就只看她一眼,然后又把头偏过去。

实在被弄得受不住了,才会低声喊一声燕明荞的名字。

燕明荞闹够了就收,拉着顾言的手,时不时掀开车帘看看外面的景色,有的人家还留着灯火,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很好看,终于到了家里,马车直接从侧门走的。进府之后才下车。

离正院还有小段路,燕明荞已经把车上的事忘了,笑嘻嘻地跟顾言说回去就睡觉。

直到回了屋子里,门被关上,燕明荞才知道在马车上做了什么事。

总之以后是不会了。

次日上午,燕明荞揉着腰,坐在书房的椅子上理庄子上的账,正值春种,手头这么多庄子,种什么都要问过她,账本儿虽然交给丫鬟们,但隔两个月总要看一次。

大大小小的事儿堆在一起,燕明荞这一天也不闲着。

宅子里大约有五十多个下人,正院丫鬟有十个,算上李嬷嬷、厨娘、看门婆子总共十四人。

门房小厮有六人,花房有六人,马房四人,绣房丫鬟六人,大厨房新找来的厨子四人,其余地方零零散散的,也有十几人,日后如果人再多些,估计还要添人。

其实对燕明荞和顾言来说,就两个人,有这么正院这些丫鬟就够使唤的了。但是两个人出来住,更怕有客人过来,想得长远一些,日后有孩子了,要办满月酒,肯定来很多客人的。

到时候招待不周,难免显得怠慢。

从初十到十二这两天,府上也在慢慢收拾,燕明荞下午见了见府上这些下人,该夸的夸,该敲打的敲打,正所谓给打一棍子再赏个甜枣,这招她用的也是炉火纯青。

总之,一天忙碌下来,她看宅子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

傍晚顾言下职,两人吃过饭就一起去花园里栽花,买来的月季小花苗,看着水灵灵的,也没长花苞,更不知以后开出来是什么颜色。

种在花园里,除了偶尔用修剪枝桠,倒也不用费心浇水,有花房小厮,肯定能给种活。

两人又在墙角种了蔷薇,希望夏天的时候能爬到外墙圆拱门那去,到时候就有一面大大的花墙了。

在这儿种花,燕明荞鞋底和裙摆上都弄上了泥巴,看起来脏兮兮的,她嫌脏,对着顾言说:“我想快回去洗洗。”

她瞧着顾岩身上干干净净的,只把袖子挽起来,手上还有些水,便起了坏心思,抹了点泥巴,悄悄蹭在了顾言袖口上。

“你也洗一洗吧,你看你身上也脏了。”

顾言低头看了一眼,他刚才看的时候还没有,这泥巴怎么来的,一想便知。

他笑着道:“好,我也洗,你什么时候给弄上的?”

燕明荞有些得意,“你可不能乱说,没有证据,怎么能说是我弄的。对啦,二十一不是你生辰吗,能不能跟人调一日假呀?要是不行的话,咱们就二十出门转转,二十一晚上再给你过生辰。”

这是两个人成亲之后,第一次给对方过生,燕明荞的生辰在七月份,还不急呢。

顾言愣了楞,在越朝小辈们都不过生辰的,给燕明荞送生辰礼物,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想送,想让燕明荞开心罢了。

他要过生辰吗……

顾言说道:“不然咱们两个就简单吃点,也别特意过了。”

燕明荞道:“那怎么行呀,反正咱们两个住,别人又不知道,那你还是别跟人换假了,就二十那日出去转转,二十一晚上咱们好好吃一顿,这样行了吧。”

顾言点了点头,“好,也不用特意准备什么,就跟咱们平日差不多就行。”

顾言觉得他们现在吃用已经够好了,什么都不缺,而且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要许的愿望,他仕途顺心,娶了想娶的人,那还要求什么?

生辰能和明荞一起过就很知足了。

不过燕明荞是想好好准备的,一起庆贺。

第149章 番外七 生辰

燕明荞给人过生辰的经验都来自于几个长辈, 但顾言今年还不到二十岁,自然和祝寿扯不到一块儿去。

燕明荞只是觉得一年就这么一次,所以需要两个人一起过。

她小的时候只知道祝寿要送祝寿礼,然后说祝寿词, 其余的事儿都是二姐姐燕明玉教的, 六岁那年祖母生辰, 若是二姐姐不说,她大约会做一些手帕、袜子送给祖母,二姐姐说了, 才想到做生辰蛋糕。

后来再给长辈们祝寿, 多是准备一个生辰蛋糕, 也不是自己做的, 就从玉芳斋拿,然后再加上亲手准备的贺礼,而给母亲的就是衣裳首饰, 送父亲的是字画,也不会像给祖母祝寿那般大张旗鼓, 母亲说过, 他们生辰简办,所以送什么都是心意。

而燕明轩燕明烨的生辰, 基本上是不过的, 燕明荞也没有送过礼物。

给男子过生辰, 只给父亲送过寿礼, 给顾言,一时半会燕明荞还真想不出来送什么, 所以她去了镇北侯府一趟, 去问二姐姐。

燕明玉前年的时候去了一趟西北, 然后去年妹妹成亲前回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去,估计得再过两个月再北上去那边避暑。

燕明荞分家,她也送了乔迁礼,还过来吃了饭,如今,姐妹俩见面比以前还方便了不少。

离得不远,基本上白日里家里就她们自己,然后过来的时候连帖子都不用下,直接去就是。

妹妹一来,燕明玉就让丫鬟准备好茶水、点心,还有从西北带过来的酸奶、奶干、奶片、各种牛肉干,比盛京厨子做的还要好吃地道。

燕明荞先就着奶茶吃了个遍,酸奶喝了两杯,这才说明来意。

“二姐姐,姐夫生辰,你都是怎么庆贺的呀?”

燕明玉正喝着酸奶,闻言差点儿呛到,妹妹虽然问的是她怎么给楚堪疑庆生,但沛公之意不在酒,不就是妹夫生辰要到了,问问她该怎么办?

她怎么给楚堪疑庆生的……这个说起来就……

燕明玉和楚堪疑成婚已经八年了,虽然聚少离多,但是也赶上过楚堪疑生辰一次。越朝人不给小辈们庆生,怕压不住被老天收回去,所以楚堪疑那会儿根本没把自己生辰放在心上。

但是燕明玉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虽然说她很长时间一直一个人,但是长大后有朋友给庆生,送礼物准备惊喜,然后去唱歌,一直玩到第二天。

赶不上是赶不上,既然赶上了,燕明玉自然而然想法子给楚堪疑准备了。

生辰蛋糕、生日蜡烛,燕明玉还特意弄了一个烛光晚餐,吃的还是牛排,要知道在越朝弄吃牛排可不容易,花了她好多钱呢。

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燕明玉以为,准备这些,楚堪疑就算不感动得痛哭流涕,起码也该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吧。

谁能想到,楚堪疑一直觉得,这个过生祝寿,是给过了四五十岁人准备的,看见这些,脸都黑了。

在楚堪疑心里,两人之间的年龄一直是根刺,当看见写着三十三岁的生辰蛋糕时,他以为燕明玉在提醒他。

虽然说后来解释清楚了,但是那个生辰实在鸡飞狗跳,燕明玉已经不想回想了,再后来也就她过生辰,这根刺拔不掉,尤其是随着时间越来越久,燕明玉今年才二十四,楚堪疑都三十五了,这个又变不了,让楚堪疑自己慢慢想明白吧。

争取对自己好一点,少受伤,多活几年。

燕明玉清了清嗓子,“你送什么顾言肯定都喜欢的,多做些香薰蜡烛,用陶瓷杯子装着,然后摆在桌上地上,但小心点别碰倒了,我觉得啊,送别的他未见得缺,还不如给你自己做身好看的衣裳,他看了喜欢自然觉得高兴。”

燕明荞问:“好看的衣裳是多好看呀?”

燕明玉喝了口酸奶,“夫妻两人看,多好看都行吧。再从玉芳斋拿个生辰蛋糕,我是觉得差不多了。”

“像他们这种从小到大没庆贺过生辰的,怎么准备都行。”

燕明荞觉得姐姐说得有点那什么,但是她又觉得姐姐吃的饭比她吃的盐都多,听姐姐的准没错。

那就这么定了,她做一身好看的衣裳,然后给顾言也做一身,反正现在天热了,可以穿得稍微凉快一些。

晚上,应该不冷吧。

中午,燕明荞就在镇北侯府留了顿饭,而做蜡烛的地方,也是燕明玉做过的,直接去定就好了。至于装蜡烛的杯子,得找人烧,这个直接找家瓷窑就行,燕明荞认识的人多,这个倒费不了多少事。

花样是她自己画的,赶在十六这日,杯子已经烧好了。

上午林香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带着做好的蜡烛样子,给燕明荞看看,若是满意,后头的都按这种做。

装蜡烛的杯子并非平日喝茶用的那种,这个上下一般宽,打底的就是白瓷,不是很厚,外面是釉下彩,燕明荞还记着这个花样,是葡萄。

倒也还挺好看的。

里面的蜡烛和平日见的也不一样,颜色偏黄,里面伸出一根烛芯来。

燕明荞道:“给点上看看。”

这会儿还是白天,蜡烛点上也不见什么光亮,烛芯之间的小火苗一直随风跳动,在漂亮的瓷杯上,就显得比别的蜡烛好看。

燕明荞道:“是好看些。”

林香说道:“大娘子,那儿的蜡烛可不止这一个颜色呢,这个是白瓷,所以配的是偏黄的蜡烛,如果是其他的颜色,蜡烛颜色也不一样的。估计到时候点起来,光亮也不同。”

燕明荞道:“那就照着这个做,你们嘴严实些,可别往外说。对了,再去玉芳斋一趟,生辰蛋糕多做几个样子,我挑一挑。衣裳做成什么样子了,先拿给我看看。”

衣裳是快做好了,倒也没太出格,就是用的料子比较珍贵,穿起来会贴身一些。

平日这种料子,燕明荞都是拿来做小衣的。

这般绣上花,也是别具一格。

再有一两日,衣裳差不多就做好了,燕明荞想,现在万事俱备,就等顾言生辰到了。

只要顾言不被上峰叫去,两个人就能一块儿过生辰。

其实顾言也挺好奇,说实话,若是燕明荞不提这个事儿,他从前就没过过,自然也不会有期待。

但是燕明荞说了,顾言就每天都想,生辰会怎么过。

是和给长辈祝寿一样还是别的,明荞从没透露过什么,他也不好意思问,若是问了,好显得他还特别着急一样。

顾言其实是挺急的,又怕明荞把这事忘了,万一真就和平日里差不多,那他岂不是白……

不过跟平日里差不多也挺好的,他该知足。

日子很快就到了三月二十,这天顾言休沐。

在越朝,生辰前一日是寿日,有吃长寿面的习俗。一早,小厨房就熬了高汤,特地煮了五彩面,这个可比燕明荞平日里吃的五彩面要更费事,从头到尾只有一根面,但是有五种颜色,煮熟之后依旧是一整根,然后整齐盘盘着摞在一起,上面摆了青菜叶、两根切的漂亮的排骨、一个卧得漂亮的荷包蛋,以及几片晶莹剔透的萝卜片。

外加爽口的小菜,一人一碗,从头到尾吃完,有长寿之意。

以前也会吃,但其实就是一碗普通的面,顾言看着面神色有些愣怔,“怎么弄得这么好看。”

燕明荞往里面舀了点油辣子,然后拌了拌,她道:“其实这个五彩面是我喜欢吃的,那以前还没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四姐姐吃过她小娘做的五彩面,跟我说它的味道,我就特别想吃。后来去了正院,母亲问我想吃什么,我第一个说的就是这个,再后来我过生辰的时候,母亲就给我准备,现在也让你尝尝。”

燕明荞看顾言神色突然变成了那样,里面带着些疼惜,笑了笑道:“你不必多想,小时候虽然不在母亲身边,也没有小娘看顾,但是吃喝是不愁的,燕安侯府 也没亏待过我。后来第一次尝五彩面的味道,我觉得和普通的面条没什么差别,就是样子好看。”

再后来小厨房也给这样做,又觉得挺好吃的,就一直这样吃。

顾言点了点头,他尝了一口,跟燕明荞说的差不多,味道和普通面条一样,就是样子好看,不过这高汤炖煮,又有排骨什么的做辅料,自然也是好吃的。

他刚想张口说话,燕明荞就道:“不能说话,不能说话,这个得一口吃完!”

这样才能长命百岁。

燕明荞不过生辰,自然不用守着这个。

其实一碗不太多,顾言一点点给吃完,期间也没说话,吃完之后,他道:“长寿面很好吃,明荞,谢谢你。”

燕明荞:“我们之间哪儿还用说谢谢呀,不够吃还有呢。今儿咱们去庄子看看吧,现在天气也暖和,晚上可以晚点儿回来。”

顾言点点头,“银絮还是当初二月份开春打的,可以再抓只兔子,给它作伴。”

燕明荞:“好好呀,咱们还能去摘草莓,顺便泡个温泉吧!”

顾言挺高兴的,没想到还能做这么多事,明儿他上职,今日就当先把生辰给过了。

去庄子倒是快得很,今日天气也好,三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最适合出游踏青。

两人吃过饭就出了门,在庄子玩了一日才回来,回来弄得一身土,燕明荞也累极了,梳洗之后躺床上就睡着了。

顾言虽然想做那种事,但是他一个人也不行,只能跟着燕明荞睡下,次日一早,他还得上职,昨儿疯玩一日,今日怎么可能想去上职,今日他在床边磨蹭的格外久,所以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用油纸包了两个包子,打算到翰林院再吃。

打着精神上职,傍晚,顾言又是第一个从翰林院出来的。

他倒是没想着燕明荞还给他过生辰,因为昨日在庄子已经玩儿的够尽兴的了,今日怎么可能还过,而且今日他上职。

出来早是因为但是他已经习惯这样,回去能早点见到明荞。

只不过,到了正院,丫鬟们都在外面守着。

这会儿天还没黑透,但是已经暗了,从外面看,窗子分外明亮。

顾言推开门,就看见满屋的蜡烛。

有的摆在桌子上,有的放在地上,围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什么颜色的蜡烛都有。

把屋里照得透亮。

顾言看得呼吸一滞。

而珠帘后面,侧身坐着一个人,顾言喊了声燕明荞的名字。

燕明荞有些紧张,两人成亲后,多是顾言给她准备惊喜,什么小礼物什么出去玩,根本不用她操心。

她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说不上讨好,但的确想让顾言开心一点。

珠帘晃动,顾言走了进来。

燕明荞手抓着新做的衣裳,有点不知所措,“你累不累呀,今日才是你的生辰,这些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以顾言的性子,就算不喜欢也不会说出来,燕明荞倒是不担心这个。

但她是希望顾言真心喜欢这些的。

顾言看着燕明荞,那身衣裳仿佛云霞,又似流水,这样淌在她身上。

好看到让顾言移不开眼。

燕明荞坐在桌边,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吃食,还有一个生辰蛋糕,上面插着蜡烛。

顾言按了一下心口,“喜欢,特别喜欢。”

“我饿了,咱们吃饭。”

一桌菜,还是热的。

燕明荞笑着道:“吃之前你得吹蜡烛的,在心里许个愿再吹,愿望就能实现的!”

顾言闭上眼睛,他只求能和明荞白头到老,其他的别无所求。

蜡烛吹了,许是顾言用的劲太大,一旁的瓷杯蜡烛也灭了。

燕明荞扑哧一笑,“快吃吧,还给你做了身衣裳,吃完去看看。”

她不自在地拢了拢自己的衣裳,反正是夫君,倒也没什么看不得,顾言点点头,“嗯,吃饭。”

两人吃饭从不对坐,都是挨在一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手牵到了一块儿去,又是什么时候饭不吃了,到了床边。

这回,燕明荞是知道,顾言是真的喜欢这个生辰了。

作者有话说:

推荐朋友遇罗的美食文《军营小食堂》,感兴趣的搜文名直达。

文案:

江婷穿书了,成了一个女扮男装、替兄从军的恶毒女配。

作为女主的对照组,原身干啥啥不行,天天挨骂受饿,最后因为陷害女主不成,自食其果死在了战场上。

穿书后,替兄从军的事已成定局,但江婷选择躺平。什么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封官加爵,她都不感兴趣。

她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偷懒耍滑,叫苦连天,最后被无情地踢出正式队伍,成了一个永远没有出头机会的火头军。

江婷:火头军多好啊!

既可以保住小命,又可以吃得饱饱,还能开小灶赚大钱,吃香喝辣指日可待。

——

将士们发现火头营新来了一个厨艺高超的火头军。

往日里堪比猪食的饭菜成了人间美味。

什么烫饭炒饭麻辣烫,烤饼烤肉腌萝卜,一日不吃心慌慌。

江婷笑眯眯:“想吃火锅烧烤东坡肉,炸鸡烤鸡钵钵鸡吗?想顿顿大米饭,天天白面条吗?”

那就来一起屯田、养猪、养鸡、种菜、种棉花吧。

——

贺云琛出身世家,年纪轻轻已身居高位,统领赵家军驻守边关。他玉面修罗,冷血无情,手段狠辣,令敌人闻风丧胆。

但同时他又礼贤下士,关爱下属,养伤期间,他隐瞒身份与将士同吃同住。

这日,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小子来到他面前掏出一张菜单来,“嘿,伙计,吃点什么?”

“冷吃兔,不行啊,百户以上才能吃。”

“猪肉脯,不行啊,千户以上才能吃。”

“麻辣肉干,不行……啊,你这个小兵还挺横,瞪我做什么,长得俊也不行啊,我是很有原则的人。”

贺云琛:“……”

数个月后,早已暴露指挥使身份的贺云琛学着她的语气道:“不行啊,要与我成亲才能吃。”

江婷:“……”

第150章 番外八 同游

这个生辰是顾言过的最难忘的生辰, 只不过收拾起来也费事,屋里乱糟糟的,也不好让丫鬟进来,是顾言自己收拾的。

屋里各种地方粘着的纱幔, 地上烧到一半儿, 还有正在烧着的蜡烛。燕明荞已经睡熟了, 睡颜酣甜。

顾言刚刚弄得狠了点,所以,就算这会儿收拾的动静大一点, 燕明荞那儿也不会醒。

顾言这会儿精神得很, 也不困, 所以看看这个蜡烛, 看看那个蜡烛,再过几个月就是明荞生辰了,若是还跟以前一样, 未免显得他太过死板,一点意思都没有。

他觉得得从现在就开始准备着, 不然等到临近生日的时候, 准备肯定不充分。

顾言也发现了,明荞是喜欢这些的, 他们以后可以常出去, 两个人多在一起待着。

顾言三年任期快满了, 估计等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 就知道是留在翰林院还是去六部了。外放的可能性虽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等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再看吧。

对顾言来说, 长久和朝暮都是他想要的。

夜色已深, 顾言把屋里收拾好之后, 就躺在了床上,他仍旧不困,就一边看着燕明荞,脑子里一边想事情。

他可以多去问问父亲和兄长,多明白一些为官之道,多体会民生疾苦,为百姓做事,只要事情做得好,自然而然地,上面就有嘉奖了。

而且明荞出身燕安侯府,二姐和母亲都有诰命在身,就明荞没有。

他也该加把劲才是。

以后上职下职还可以再快一点,出门应酬少喝酒,还得多回燕安侯府。

孩子的事儿的确不急,顾言喜欢孩子是喜欢孩子,但是他现在每日上职,明荞也有自己的事要忙,虽说孩子是丫鬟们带得多,但是自己的孩子总想多看顾着。

况且怀孕生子,足足十个月,万一他要外放,那明荞可怎么办?所以还是得等仕途上稳定些再考虑这些事。

顾言自己也问过大夫,什么时候同床、用什么方法能不要孩子,但是大夫也说,这种事不保准,事在人为但也得顺其自然。

想完这些,顾言又不禁想到第一次见明荞的时候。那会儿两人还小,去压床的时候自己在轿子里热得受不了,直接躺在了锦被上。

还是明荞弄来了冰块和吃的,这才好受一点。

又想起后来在街上遇见,以及后面的种种,就觉得两人相识相知,厮守在一起,也是缘分使然,有缘有份。

再后来,想到什么顾言就不知道了,因为他已经睡着了。虽然说昨儿晚上精神好,一点都不困,但是今早难免起得迟。又是匆匆忙忙地拿了饭,路上边走边吃,到翰林院早就吃完了。

在翰林院的日子就是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做的事都差不多。

但是顾言的上峰也能慢慢察觉出不同来,就这几日,顾言会经常向人讨教,平日做事已经很认真了,但是这几日更认真,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不管是什么缘故,只要下面的人肯用功,就都是好事。

很快到了四月底,上面的任职文书也下来了,擢升为侍读学士,官职正六品。能留在翰林院的是好事,有不少人都外放去多了地方官,顾言的前程一眼望不到头。

对于官员来说,望不到头是好事,一眼能望到头,说明这辈子做官也就这样了。

因为升官的事,顾言回太傅府了一趟,跟顾太傅说了半个多时辰的话,回家之后,夫妻俩一块儿吃了顿饭,和平日不同的是,多了瓶好酒,一人小酌两杯,这边算是庆贺了。

饭桌上,顾言说道:“端午有一日假,咱们出去转转吧,等再过一阵子,天就更热了。”

燕明荞本来打算过端午的时候回太傅府或是燕安侯府一趟,但听顾言说出去,又有些意动。

“可就一日,咱们去哪呀?”

顾言说道:“盛京旁边有一个县,离咱们并不远,景色甚好,而且那边对端午节特别看重,有泛龙舟舞狮的,我觉得应该会有意思,你若不想去这儿,咱们可以再想想去别处。太傅府和燕安侯府什么时候回都行,你觉得呢?”

燕明荞觉得这样也好,反正回太傅傅和燕安侯府什么时候回都一样,但是出去玩不一样,最好挑一整日才行。

燕明荞说道:“那好呀,就端午那日去!”

顾言道:“可以等我初四那日下职就去,然后在当地找客栈住一晚。”

坐马车一个多时辰,倒是不算远。

燕明荞点点头,她和顾言成亲以来,出门还算少的,不是一起回燕安侯府,就是分家之后回太傅府,也没怎么出去好好转过,出门最远的地方,就是去庄子。对她来说,这还是第一次跟顾言一起出远门,自然满怀希冀憧憬。

而且燕明荞也没有看见过泛龙舟的,以前过端午节都是包粽子、熏艾草、编五彩绳,有时候会打好看的络子。

泛舟还是从书上看过的,自然也会好奇,泛舟究竟是什么样子。

从四月底到五月初,燕明荞就收拾准备出门用的东西,路上喝的水,带的吃食,还有为了出门,给两人一人做了一件新衣裳。

端午节总得喜庆一些才是,所以衣服上加了银线,绣花也多,燕明荞的是红色的,顾言的是蓝色的。

尽管衣服的颜色不一样,但是上面的花纹绣样相同,远远看去也能看出是夫妻俩来。

初四顾言一下职,两个人就坐马车去了临县。路上花了一个多时辰,等天黑之后才到。

找客栈订了一间上房,顾言又跟小二打听了打听这边的风俗,和他从前打听到的没什么差别,就是在南河边泛龙舟,是好几个村的人一起,赢的村子好像还能拿奖赏,据店小二说,是一头猪,一个村子就那么多人,把猪杀了吃杀猪菜,够吃着呢。

顾言问县里一共多少个村子参赛,小二答说,有十二个村子,不参赛的也有许多,明儿指定热闹的。

而且一年就这么一次赛龙舟,不少人都会下注赌哪个村子的龙舟最快,倒也算不上赌博,压点东西,也是为了图个乐子。

听说村子里的姑娘还会载歌载舞,为划龙舟的人助兴,听起来的确比庙会灯会什么的热闹。

经此一问,燕明荞对明日的泛龙舟又多了两分期许。

两人梳洗完就睡了,次日一早,就听见外面热热闹闹的。

燕明荞还没醒利索,迷糊中摇了摇顾言的手,“你听外面,好像开始过端午了。”

外面动静的确不小,顾言听着是小二在给各个屋里送粽子,庆贺端午。

顾言道:“小二送粽子呢。”

燕明荞支起身,“咱们快点儿起来吧,我想尝尝他们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在客栈睡这一晚自然比不上在家中,但是燕明荞听这声音,又觉得这一趟没白出来。

等两人收拾好,送早饭的时候,小二就把粽子也给送了过来。

这家老板是做生意的好手,粽子是送的,一个人两个,也不多要钱。像顾言燕明荞这种订了上房的,给的粽子又好看又小巧。

吃着味道也不错,燕明荞觉得,不比家里厨娘包的差。

吃过饭,两人就去了南河河边,虽然叫南河,但是河面很宽。各村的人已经到了,每个村子穿的衣服颜色还不一样,旁边站着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那些姑娘也穿着一样的衣裳,什么颜色的都有。

而准备划龙舟的大多穿着短打,头上裹着方巾,本来端午前后这几日就热,他们常在地里干活,露出的胳膊是古铜色的,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

燕明荞见周围的人有些多,擦龙舟的有,去下注的也有,看热闹的更有,热闹中带着几分嘈杂,不由往顾言身边靠了靠。

“咱们要不要去下注啊?”

顾言道:“咱们来一趟,肯定要试试,就图一乐子,能赢最好,赢不了你也别太难过。”

燕明荞点了点头,她数着,总共十二支队伍,就选了一个穿着和顾言衣服颜色一样的队,压了五两银子。

到时候能赢钱最好,不能赢就当看这个花了点银子看热闹,也没白看就是。

河边有卖吃食的,还有人卖藤椅油纸伞这些,燕明荞让丫鬟买了点,就和顾言坐在河边看。

烈日炎炎,周围草木被太阳晒得油绿,还伴随着鸟叫和蛙声。

等所有村子的人都来了,淳阳县的县令就出来,对着众人高声道:“这又到了淳安县一年一度的端午赛龙舟大赛,先感谢大家繁忙之中来捧场,今年和去年一样。从河面这边到河对岸一个来回,用时间最少的队伍为胜者,胜者奖励肥猪一头。”

如今还没比呢,燕明荞就已经紧张的不得了,拽着顾言的袖子,听到一声令下。十几只龙舟跟离了弦的弓箭似的往前冲去,燕明荞的手直接握住了顾言的手。

岸边的姑娘们唱歌跳舞,为自己村子里的人加油鼓劲。

燕明荞只是一个旁观者,都被这种气氛带动,眼睛紧紧盯着河面,看哪只龙舟跑得最快。

“夫君你看穿蓝色衣裳的那只,现在好像排第三!”

顾言也在盯着,这会儿龙舟刚游出去不太远,所以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但燕明荞说的没错,蓝色的那只的确在第三。

一只龙舟上大约有十六个人,都是一边划龙舟,一边喊着号子。

顾言也紧紧盯着,他眉头微皱,对燕明荞道:“好像有一个超过去了,这回第四了。”

虽然说花钱找乐子,但是肯定是希望自己压的那支队赢啊。如今看着赢不了,只能看别的队。

燕明荞都有些想笑,怎么还越来越慢呢,“你看穿红色的那支队划得好快呀,感觉船桨都要冒烟了。”

水花四溅,恍若浪里白花,十二只龙舟在水里,前头露着尖尖的角,眼睛比铜铃还大,龙须好像在迎风舞动,仿佛真的是水面上冲出的游龙。

两人看着看着又相视一笑,因为原本还直溜溜往前走着的龙舟,现在变得歪歪扭扭,已经斜着朝河对岸走了。

就是那个穿红色衣裳的,原本游得最快,现在被后面穿灰色衣裳的超过了。

然后又被后面的几只龙舟超过,燕明荞指着河面给顾言看,“你看,你看!现在蓝色的变成第三了。”

顾言道:“蓝色的那只划得虽然不是最快的,但是是走得是最直的,也是最稳的。”

燕明荞:“现在才刚开始划龙舟,说不准这蓝色的后面慢慢就超上去了!”

这会儿已经有一只龙舟到道对面,正在掉头往回划,然后河面上起了风,泛龙舟的画面就和预想的不太一样。

有的虽然看上去所有人都在用力,但是龙舟就在原地不动,有的划得最快。可是。里面的人不知怎么闹得人仰船翻,好在这些人都是住在这边,精通水性,倒也没出什么事。

等到最后,燕明荞和顾言下注的那支队得了第一,赌金从五两银子变成了二十七两,看来压蓝色的人还并不多。

穿蓝色衣裳的那个村子赢了一头大肥猪,燕明荞和顾言掏了银子,跟着吃了杀猪菜,味道是极其不错的,又香又好吃。

而且人多热闹,跟着一个村子里的人一块儿吃席,全是欢声笑语。

燕明荞还尝到了当地的特色菜,都可好吃了。

吃过饭,燕明荞和顾言回客栈休息了一会儿,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

上马车之后,淳阳县就越来越远,燕明荞对顾言说道:“咱们以后也常出门吧。”

她喜欢出来。

顾言握着燕明荞的手,“好,我休沐咱们就能出来。”

第151章 番外九 酷夏

五月份燕明荞和顾言出来了几次, 因为顾言休沐只有一日,所以也出不了远门,就把盛京附近的几个县城转了转。

各地风景不同,风土人情也不同, 虽然说还是觉得盛京最好, 但是每个地方也有每个地方的特色, 总的来说不虚此行。

但到了五月底,天就热起来,出门一趟, 马车里就好像蒸笼, 放了冰块儿也不顶事儿。

燕明荞这会儿是最懒得动的时候, 所以就懒得出门了。

六七月份是盛京最热的时候, 不仅盛京热,哪儿都热。

五月底燕明玉就启程回西北了,说是要去山里待一阵儿, 好避暑。虽然说越往西北越凉快,但路上肯定也是热的, 还是早早就走得好。

家中的事儿, 燕明玉只能托付给妹妹了,好在两个嫂子都是省心的人, 而且沈氏年纪也不大, 出门一趟用个一年半载, 也不用太操心什么。

其实燕明荞也想去西北看看, 听说那边有雪山,她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雪山是什么样子呢, 是和冬日下雪之后的山一样的吗, 夏日还有雪山, 山脚下肯定很凉快。

只不过顾言官职在这,燕明荞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又不太敢,况且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啊,所以说估计还要等许多年后,能走得开了才行。

燕明荞还盼着有朝一日出远门,能不在路上花那么长时间,这样哪怕一日也能走远一点。

不过现在是不成了,燕明荞觉得现在天太热,出门就像烤火,还不如待在家里呢。

在家里至少不缺冰用,一天到晚都是凉快的。

而且天一热,身上就容易出汗,盛京的热是那种闷热,燕明荞以前还挺喜欢跟顾言挨着的,但是现在两人贴在一起就跟火炉挨着火炉一样,顾言好像比她还热一点,她恨不得离顾言远远儿的。

燕明荞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她喜欢挨着冰块儿待着,所以顾言一坐过来就忍不住想躲。一开始顾言并没有发现,以为只是偶然,但是时间一长,燕明荞又屡屡这样,他便发觉出不同来。

怎么他一过去明荞就躲?是他身上有味道还是怎么着?

顾言低头闻了闻,可是什么味道都没有。

他这回又洗了一个澡,洗完之后再去找燕明荞,燕明荞见他依旧躲。其实本来洗澡之前身上还没那么热,但是洗完澡之后浑身都是热气,离得远远的就感觉热气涌过来。

这回燕明荞躲得更厉害了。

要是刚成亲或者没成亲的时候,顾言肯定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是两人已经成亲了,又同床共枕那么久。所以这回,顾言就直接走了过去,把人拉到怀里,认真问道:“你怎么见我就躲,到底是怎么回事?”

肌肤相贴,燕明荞觉得更热了。

什么叫见顾言就躲?

燕明荞皱着眉道:“你现在和冬日的炭炉也没什么差别,谁夏天见了炭炉不躲?你快把我放开,真的要热死了。”

顾言迟疑,究竟有那么热吗。

他不觉得有多热呀,再说了,明荞身上是那种很温凉的感觉,他一点都不觉得挨着热,反而觉得很舒服。

说来也不同,从前顾言在太傅府,虽然也有冰用,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般从早用到晚,几乎一刻不断。对他来说,现在也很凉快了,但是对燕明荞不一样。

热就是热,凉快就是凉快,冰块也不能把夏天变成冬天,若出去一趟再回来,那更热。

而且假如赶上月事,那才是受罪呢。

顾言松开手,放燕明荞去旁边坐。看顾言皱着眉,燕明荞笑了笑道:“就是太热了,我可不是故意躲你。”

其实她还想和顾言分房睡,毕竟一张床就那么大,躺两个人,旁边一伸手就能碰到热乎乎的,那才是热呢。

只不过现在若是跟顾言说,恐怕顾言也不会答应,燕明荞就又干巴巴地笑了两声。

顾言觉着不能以他不热,就说燕明荞不热,非要两人挨得近。

只不过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天的确热,他来想法子好了。

顾言记着工部管这些,也有做这些的能工巧匠,他打算去工部问问。

工部的确能做这些,就比如风扇有转轮的,也有水力的,不过用水力的还比较麻烦,得离水近才行。

如果是把冰块放到里面,这个风扇就得重新做,顾言想了个法子,能直接上发条,上完发条之后,里面的轮轴就能带着扇叶转,但是吹不了太长时间,大约有两三刻钟的样子。

等风扇停了,得重新上发条才行,但是比起只在屋里摆冰块,用这个吹已经能凉快许多了。

顾言做这个做了几日,期间见到明荞,顶多等晚上天凉快了才会亲近一些,睡觉也是两个人离得远远的,一个挨着墙一个睡在床沿,至于房中事,就想都不要想了。

燕明荞这回的确自在多了,她其实也挺想和顾言亲近的,但是一热心里就燥得慌,想想还是算了。

顾言这边风扇快做好了,六月初的天最是热,这几日也没雨,晨起傍晚该凉快的时候也是热的。

顾言不禁想,别看现在天气热,明荞离他那么远,等天冷下来,那恨不得天天跟他待在一起,晚上睡觉也贴得紧紧的。

和现在根本就不是一个样子。

等冬天着,可以把屋里弄得没那么暖和,白日还是暖和些,因为他不在,等晚上炉子不用烧得那么旺,这样明荞就只能挨着他了。

等到冬天就好了。

因为去年冬天就是这样。

风扇做好之后,顾言就拿了回来,跟着燕明荞一起,把里面装了冰块试了试。

吹出来的风的确是凉的,冰块冒着森森的凉气。

燕明荞离冰块儿离得很近,一脸惊诧,“真的是凉风,比让林香她们从冰块这儿扇风还要凉快。”

风更大,而且这个扇叶也很大,燕明荞数着,总共是六片扇叶,转起来的时候都看不见扇叶的样子,送出来的风就凉飕飕的。

顾言:“等一会儿看看屋里会不会凉快一些,好最是屋里能凉快,不然从这吹风也会着凉。”

离得近这样吹是很冷,燕明荞拉住顾言的手,对着他笑了笑,“嗯,那就等着看一看。”

总之,离得近是凉快了,但是顾言不让燕明荞离太近,不然吹久了容易到时候肚子疼。

等两人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就感觉屋里比外面凉快不少,又不是那种光吹风挨着冰块儿就有了凉意,但是也并不是很明显,毕竟风扇这种东西,尽管挨着冰块一起吹,但是屋里屋外通着,也不能真的做到和春秋一样。

但燕明荞已经很满足啦,这回离顾言近一点,也不会觉得太热。

其实顾言也不单单是为了亲近,毕竟天热难挨,明荞以前都是没受过热,凭什么嫁给他之后要受热呢?

总之两个人都舒服,对顾言来说算好事一桩。

然后,燕明荞又照着这个风扇的样子请人做了两个,一个给沈氏送了去,给太傅府也送了一个,不过太傅府没冰,燕明荞其实是打算多送点冰给太傅府,但是顾言说以前也没怎么用过冰,如今送了,反倒不好。

燕明荞想想也是,今年送了那明年呢?

冰块送了,那以后炭火要不要送,吃食要不要送?

她和顾言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有孝心固然好,但是什么都惦念着,若是有时候突然不送了,反倒显得没那么好了。

况且除了他们,还有大哥大嫂家,给太傅府送了,给大哥大嫂家送还是不送?不送的话父亲母亲那边可会心疼?

燕明荞的确不在乎那些银子,但多想一家人,就多一成的事。

所以太傅府送个摇扇,也是聊胜于无了。

多了这个,夏天好过那些,再加上屋里摆着冰盆儿,燕明荞就愿意和顾言亲近些。

有时兴致一上来,觉得热点就热点,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

六月下旬下了几场雨,晚上下雨,白日放晴,天就没那么热了。

两人也会在傍晚去花园走一走,或是去护城河畔,看波光粼粼的河面和随风荡漾的杨柳。

微凉的风吹着,就会觉得很舒服,好像也不仅仅是舒服,就和顾言走一走,说说话,就觉得很欢喜了。

傍晚的时候护城河旁人还挺多,好像因为临近乞巧节,所以这边都是同游的人。

这是燕明荞和顾言过的第一个夏日,以后还有很多个,大约因为习惯了,所以在外面牵着手走路,哪怕手心湿黏一点也不会放开。

等到傍晚回来的时候就觉得,以后的日子还长。

燕明荞:“咱们以后傍晚多出来走走吧,盛京也有好多地方没仔细看过。”

顾言自然说好,其实这种事都是燕明荞提,他怕自己说明荞不愿意。

“如果不想出来就不出来,想出来咱们就出来。”

满天繁星万家烟火,是好看的。